内蒙古伊图里河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病梅馆记》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二、作家作品略三、解题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象。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欹(qī)蟠(pá
)诏(zhào)鬻(yù)诟(gòu)遏(è)暇(xiá)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3.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进行分析。梅花:人才。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迫害。五、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二、三。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二、讨论学习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f(用原文回答)“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