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史复习
第一章: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中西方的园林艺术比较:自由与规整。西方:以意大利、法国的园林为代表。中西方园林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和园林美,其原因有三:
(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天人合一、人本主义;(2)从园林创作者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诗情画意、几何审美;(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内聚性、外拓性。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
狩猎、采集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不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此阶段园林的三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2、封闭的、内向型的。3、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并非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成功,世界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大范围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Olmsted1857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187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此阶段园林与上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政府所有的、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园林不再为少数人服务;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原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发挥其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人群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的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趋势。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多元化的研究。引起园林的内容和形式性质的变化:1、私人所有的园林早已不占主导地位,城市公共园林、绿地以及户外娱乐交往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