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分析新年刚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便开始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紧张的求职气氛、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漫长的谋职过程和部分大学生未能上岗的结果,使得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1.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据《大学周刊》报道,来自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显示,北京地区2004届大学毕业生为8943。记者对这一数据的真实性作了调查,发现其中某些高校就业率数字注入了水分。1也许这是应对教育部关于到8月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要求,但这也说明实际存在的待业率要大大高于10。毕业当年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加,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表现。2.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大部分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精力用于找工作。他们或托亲求友,或奔走于用人单位之间,或频频出入于人才市场。这不仅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耗费了他们大量的财物。据国家教育部调查统计,近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凭亲戚朋友关系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已超过25,而且有40的毕业生认为关系后门在就业中的作用最重要。2那些没有关系的毕业生,用于外在包装、手机配备、就业推荐书的打印、奔赴人才市场的差旅费等方面的就业成本折合量则不低于3000元。3.大学生就业时背离就业意愿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谋得一个职位,不少大学生顾不得个人就业意愿,往往是只为了就业而凑合找个工作岗位。这种背离就业意愿的勉强就业,也是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表现。4.中国大学生就业比以前难成为社会存在的普遍心态应届毕业生考研热不断升温,家长对子女大学毕业后就业忧虑重重,以及新闻媒体的频繁报道,都反映了人们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强烈体验与感受。同一个问题,西方国家大
f学生毕业后不能在短期内就业的现象也都普遍存在,但人们认为就业并不困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传统体制下我国长期包分配安置,大学生毕业分配不存在待业或自谋职业问题。以这种状况下养成的就业心理定势来看今天的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了。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影响中国大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