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伍张莉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对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改革的必要性、创新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育创新
1引言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创造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方面的创造教育理论成果已得到公认。我们应遵循创新性教学的原则,使创新与继承相结合,使学生的创新与教的创新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达到高度的和谐。进行创新性课堂教学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善于经常用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研究内容
21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创造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面对政策性要求,任何学校都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22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看,以下几方面的创造教育理论成果已得到公认。
221创造力不是少数人所具有的天才禀赋,而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个人的创造力通过教育是可以得到培养的。
222创造力主要是由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所构成。教育在形成人的创造力的诸因素中有决定性的意义。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23创造力是一种一般的认识加工过程,创造力存在于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224创造性的最高表征是创新。
基于以上已得到公认的有关创造教育的理论,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的,是切实可行的。
23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231创新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311师生协调原则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认识活动,因此,这一活动的创新必须有赖于教师的创新和学生的创新的有机结合。
2312民主、参与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有权对教学内容质疑,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教学的高度参与。
232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原则上,在创新性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