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撑爬行与游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基于体育新课标修订版更加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乐趣与学习的成功的理念,针对“攀登、爬越、平衡与游戏”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注重与学生的已有爬行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模仿小动物爬行、爬越低矮通道等“变式”身体运动的乐趣,让学生在“玩”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跪撑爬行运动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跪撑爬行与游戏》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审)一至二年级教师用书“基本身体活动”第五单元“攀登、爬越、平衡与游戏”中的第5课。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本课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进行。该课在前面“仿生爬”和“攀爬”的学习基础上,着重练习水平方向膝盖着地、手与腿交替的高姿匍匐爬行。与“模仿各种动物爬行”和“爬越一定高度的物体”有所不同的是,“跪撑爬行”是学生原有“爬行”基础的“改良”版,有既定的动作技术规范,为更好地发展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同时是后一课“爬越80100厘米高的障碍物”的基础。三、学情分析本课在我校二(4)班进行。本人所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儿童终身幸福的‘我锻炼’微课程研究”已经于2015年底圆满结题,本班则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试点班级。本班学生热爱体育学习,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氛围,他们对“模仿各种动物的爬行”有了比较好的认知基础,有基本的爬行经验,能够爬越80厘米以下的障碍物。这是学习“跪撑爬行”的有利条件。“爬行”动作本身比较有趣味,身体运动的变式给孩子们带来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组织学习本课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身体不协调,注意了手、忽视了脚等问题;还有可能只顾重复错误方法,不能够相互帮助、自我评价、纠偏;安全意识也比较单薄。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四、教学目标1知道手脚并用,膝盖着地的高姿匍匐爬行动作方法,引发所学跪撑爬行与
f原认知的叠加效应。2通过跪撑爬行,发展四肢及腰腹力量,提高身体基本活动的协调性、灵活性。3能积极参与爬行及游戏的练习,乐于展示自我,与同伴友好相处;体验建立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体育学习乐趣。五、重点难点本课重点:膝盖着地、手与腿交替爬行。本课难点:上下肢协调。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我锻炼”,我快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