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拓展语文课文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赵冬冬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2期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可以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1002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发问、重在引导、贵在转化、妙在开窍,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变教案为学案,使教师成为一名学习顾问,一位与学生平等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更加重视发展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能力和水平。”可见新时代已经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根教鞭的“三一式”教学将被挤下历史舞台。创新教育要以老师的知识更替为起点。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更高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有效途径。如果教师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显然是落伍的,是不能够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是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学生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教师应该从一劳永逸的静态专业发展观到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观,从直接经验积累走向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终身学习。”这告诉我们,脱离了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随时随地地自我“充电”,才有可能取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效果。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仍困扰着语文教学工作者,使教学效率不高。我认为,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学习网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途径;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