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5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3
f二、内容讲解
2015年新课标高考将增加对文言文精品课文化常识考查,三好网小编现将文言文中常见的重要文化常识总结如下,以供2016年高考的同学提前准备复习使用。很全面哟,赶紧收藏吧!(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