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科目课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运用的几个常考考点。
朱建潼
语文
学校教师
广外外校胡普文
年级日期
高考文学常识
高三
次数时段
第4次
1掌握语言综合运用类答题技巧1提高文学常识类型的答题正确率;2增强学生文学常识的运用能力。一、教学衔接: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教学步骤及
2、课堂回顾,错题回顾。3、每课心语堂
二、内容讲解:(一)文学常识的识记(二)练习及应用
三、课堂总结与反思:
教学
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四、作业布置:
内容
安排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巩固练习
管理人员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1
f作业布置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备注:2、本次课后作业:完成课后阅读复习本节课知识要点记得跟进本周习作
○好
○较好
○一般
○差
课堂小结
家长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2
f朱建潼
2016年3月
日
第4次课
高考文学常识
一、课前热身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嘉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B.雎详死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C.范雎大供具供具:摆设酒食。D.与诸侯通,坐法诛坐法:犯法判罪。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