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
学科
语文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年级三年级
教学主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
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
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
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
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二、学生分析
今天我们对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的理解已经和古人有所不同赋予了新的含义爱老敬老。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感情的感悟还不够准确和到位于是让学生对比古今,了解古义,理解今义,培养孩子爱老敬老的好品质,同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本诗的心情,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能够触动学生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
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环境
v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动学习
其他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v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
f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
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这首古诗是表达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并且对重阳节有一些深刻的认识,以及对比古今,了解古人和今人过重阳节的不同习俗,
因此在授课中,我使用了多媒体PPT课件、多媒体音频、视频来丰富本节课教学。在复习
导课后,从课题引出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白古人如何过重阳节,我播放
了PPT课件展示古人登高、插茱萸、放风筝、吃重阳糕、喝菊花茶,并且讲解了为什么古
人会有这样的一些风俗习惯。接下来我又PPT自动播放展示了,学校过重阳节时开展的爱
老敬爱活动中,我们班学生的爱老敬老画面。形成对比,让学生感悟更深。2、在学习生字
的环节,我使用了多媒体笔画展示,对一些容易出错的字“忆”“异”“逢”进行了特别强
调。3、为了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身在异乡的孤独思亲之情,我先播放了视频“春节”“元
宵节”“中秋节”的场面,烘托了中国人注重的团聚、喜庆的风俗,再对比作者本该团聚的
时候却身在异乡、孤独难眠的凄凉,很容易就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