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及学分授课班级
使用教材
系院、部教研室实验室
梁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课48学时3学分机械07机电方向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003年9月第一版工程机械系机械电子技术

f课时授课计划
一、课题:1绪论11概述1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13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课次序号:1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研究内容、产生与发展历程;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日常生活、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应用情况;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四、重点、难点:本次课的重点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本次课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尽量多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及掌握该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六、参考资料:
1、张建民等编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梁景凯、盖玉先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七、作业:11八、授课记录:
授课日期班次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f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2、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现代工程机械等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程度,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3、教学内容:课程说明,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11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起源、研究内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1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6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13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家电、机械制造、机器人、汽车、工程机械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1、机械本体2、动力源3、检测传感装置4、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5、执行机构6、驱动单元7、接口
4、课堂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特别是涉及到电子或计算机硬件部分较多,需要在时间上多投入和多查阅一些参考书;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