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抗战时期兵工内迁重庆的组织实施进程
作者:张亚斌王兆辉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6期
摘要:在中日战争局势持续恶化、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持久抗战理念形成的大背景下,在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的统一规划、整体部署下,中国兵工内迁由决策酝酿开始走向执行实施,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陆续搬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抗日战争局势持续恶化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可谓是中华民族坚持全民持久抗战的“战略创举”。关键词:抗日战争;兵工内迁;重庆中图分类号:K25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6007106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组织实施的中国兵工企业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大迁徙,一方面可以说是抗日战争局势持续恶化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可谓是中华民族坚持全民持久抗战的“战略创举”。一、兵工内迁的历史大背景(一)抗战形势的持续恶化1931年,日军在辽宁沈阳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局部战争爆发。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旋即被日军侵占。1932年1月,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的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同年3月,日本关东军扶植清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从而造成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割据和分裂。1933年1月,日军侵占山海关,开始将魔手伸向中国的内陆地区。1935年间,日本军队、特务机关等各股势力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频频兴风作浪,大肆鼓噪“华北五省自治”,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华北事变”,企图蚕食和分离中国华北地区。“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内陆可谓门户大开,致使日本可以在中原大地长驱直入,造成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同时也完全暴露了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1931年以后,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压迫年复一年,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日甚一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12月,攻陷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尽管遭受到一部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但由于中日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中国战事屡战屡败,致使中国大片土地沦丧。抗战形势的持续恶化,也严重威胁着中国军工的正常生产,促使中国军工向内陆腹地迁移成为必然抉择。(二)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谋求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