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魅力和文中情趣;2.通过研读、讨论,感受汪曾祺散文的艺术特色;【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教学难点】:学会品味富有诗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教学准备】1.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2.搜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5’)1、指名读考试作文《端午节》2、同学点评。3、教师小结:我们本次考试的作文选题一,是以“端午节”为话题作文,要求同学们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记叙有关端午节的人和事或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和体验;也可以写成新闻或小说,借端午节反映社会风情、人情世态;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谈对端午节文化的看法。大多数同学介绍了我们这里的端午习俗,但写得都不太成功。4、导语:有一位作家叫汪曾祺,他出生在江南水乡高邮。他曾写了一篇介绍家乡端午风俗的文章《端午的鸭蛋》,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板书:端午的鸭蛋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0’)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来朗读课文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2、指名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3、齐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4、理清文章思路,提问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f板书: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第1段)
(第2~3段)
(第4~6段)
三、细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10’)
1、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
风俗?
明确:①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
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