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课程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4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6、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第三部分: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一位教师给三年级的学生讲古诗,刚刚板书题目,学生就开始背诵起来了。老师说“啊,我还没讲你们就会背了,那你们会写吗?”学生也说“会”,老师说,“那你们来写写吧!”这时,学生在黑板上开始一笔一划的书写,可惜这课该学的生字他一个也不会写。(8分)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古诗的教学方法可取吗?为什么?答:一、我觉得不可取,学生会背古诗,说明他们想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赞扬,可老师却让他们写字,没错,这样是可以体现出老师比学生高一级,可是同时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敢肯定不少学生不喜欢听这堂课了,就算听,心里也在想,我那么辛苦的背了,还要被你刁难。下次不背了。三年级的孩子是小学中的关键,他们已经会有自己的主见了。老师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把一个天才‘消灭’了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这节课,接下去你会怎么处理呢?答:二、可以换种说法,同样是这种思路,“那你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肯定有人懂有人不懂,那就刚好让老师来解说了。讲解完后再问“那里面的字都会写了吗”,再进行生字教学。学生会背诗是件好事,老师可以把课堂时间花在另外的部份,比如诗词的讲解、生字的书写、课后的练习。在课将要结束的时候让大家一起背诵,如果全班都会背了。可以小组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