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医药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作者:崔竣婷王盈盈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3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的变革,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探索出一条契合学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这是目前医药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设置纷杂、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等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创新人才培模式,采取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保证高质量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等措施。
关键词医药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8年度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GZYJG〔2018〕29号)
作者简介崔竣婷(1999),女,江苏东台人,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2017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王盈盈(1969),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政府治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3014903收稿日期20200114
1996年我国进行学科目录调整,增加管理学这一新学科门类,公共管理成为该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括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或专业,标志着公共管理学科的相对成熟及其学科地位的正式确立。国内学者陈振明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国家或政府如何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而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学科,可归纳为公共组织(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政策科学)和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三大模块。公共事业管理是以公共服务的供给或民生改善以及科教文卫体为研究对象,近20年来顺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其中不乏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近80所医药类院校(包含独立院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开设较晚,发展较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现实的问题。2013、2014连续两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被麦可思《就业蓝皮书》列为“黄牌专业”1,表明当前该专业就业形势严峻,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时代变化引起的人才需求的改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培养的学生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