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老王》教学案例反思
作者:陈明兵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10期
文本解读能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但语文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素养、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对一篇文章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解读。优秀的语文教师常会从一篇课文中解读出不一样的理解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完课文后,都会有恍然大悟之感。下面,本人以《老王》为例,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老王》的教学设计一般的都是从老王的“不幸”,老王的“善”以及“我们一家人的善良”入手,分析其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民处于艰难困苦中仍然具有难得的“善良的光辉”,我们对于这样的人应该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心。但这样的教学设计往往偏离了作者杨绛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所以,我把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文章的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对于这样的关键点,我采用的是这样几个步骤:
一、画出文章的主旨句,针对主旨句提几个问题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学生针对这句话进行提问:1幸运的人是谁?不幸者是谁?2幸运的人幸运在哪里?不幸者不幸在哪里?3作者为什么要对老王愧怍?
二、细读老王的“不幸”
要求学生细读、勾画课文中有关老王“不幸”的语句,并进行概括。
学生发言总结:
1身体残疾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2失去组织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3没有亲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4经济贫困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戢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学生发言到这里时,老师再追问:“老王还有没有不幸了?”老师进行提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你从这句话读出了怎样的不幸?学生细读体会“有人”“这”“大约”“瞎掉一只眼”等词语的表达效果,终于醒悟到“老王处于如此悲惨的境地下,还被人嘲笑、欺侮、践踏”。老王还是一个不被周围人同情、关爱的人。
老师继续追问:文中的“我”是否同情他,关爱他呢?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
学生发言总结:
1“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这句话是作者明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