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对象、内容、性质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象:(1)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包括三个方面:客体自然、主体人、中介科学技术;(2)三个规律: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有:自然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化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的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理论有: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有: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以及发展规律。性质:(1)属于哲学学科,是马克思主义中基础部分之一;(2)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3)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自然辩证法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概况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过程与标志(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经过了半个世纪,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就已经酝酿和研究与之相联系的自然观和科学观。(2)1873年5月,恩格斯首先提出了“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3)1876年5月,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轮廓,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思想。(4)19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前,恩格斯为完成《自然辩证法》倾注了全部精力,尽管《自然辩证法》著作终未完成,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实际建立起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确立和发展了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自然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论述了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明确地提出了以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科学观。(5)1925年,《自然辩证法》首次在前苏联公开出版,接着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学习与传播,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