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谚语翻译策略
作者:周丽莉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研究已经从纯语言的角度转向了文化角度。谚语,又称为熟语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它的翻译不仅涉及到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涉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本文介绍了文化视角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并解析了谚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谚语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谚语文化翻译策略与方法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广博深邃,并能反映社会万象。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寓意深刻,语言生动形象且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谚语在语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能反映普遍的生活现象和哲理,而且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因此谚语的翻译研究早已引起翻译界的关注。由于谚语在生产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个人价值观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谚语的翻译不仅要考虑到两种语言的转化,更要考虑到两者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不仅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而且还应具备双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只有对谚语的文化蕴涵进行能动的表达和阐释,才能真正称之为谚语翻译。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将文化分为深层文化和表层文化两个层面,分别讨论了谚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一、文化视角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
谚语的生产和发展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了谚语的表达与内涵,同时我们也可以透过谚语,去体会东西方民族在文化特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个人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1反应生产生活方式。如英语谚语“Gotobedwiththelamba
drisewiththelark”(随羊羔一起睡,同百灵一块起),“A
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每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汉语谚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等均反映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2反映宗教信仰。东西方的宗教信仰各不相同,而且对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的代表性建筑是教堂,多信奉耶稣和上帝,我国则主要以寺庙为主,多信奉佛、观音等,具体可以体现如下谚语中。如“Allare
otsai
tsthatgotochurch”(去教堂的不全是圣徒),“Godis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whereHewas”(上帝无处不在);汉语谚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平时不努力,临时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