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历史中的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的感受和透视。
二、反思小说:
反思小说指的是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小说。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延续和深化。它不仅展示了极左思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巨大危害,而且努力探讨极左思潮得以实行的社会历史根源。
其反思的视角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反思建国以来极左思潮的历史教训,主要围绕几大历史事件如“大跃进”、反右、文革等进行,可称为社会反思,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和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李国文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等;其二是反思在这历次社会运动中个人自我对历史应付的责任,对个人自我的思想性格素质进行思考,可称为个人反思,如王蒙的《布礼》、《蝴蝶》,王安忆的《流逝》、《命运交响曲》,韦君宜的《洗礼》等。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来结构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砍树运柴草和砍树种麦子两个事件展示40年代和50年代干部和群众关系的变异,以50年代干群关系疏离的事实表达了对极左思潮的思考。
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发表于《清明》1979年第1期,是最早触及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罗群几十年的命运遭遇,将反右派运动、大跃进运动、反右倾、文革等历史联系起来,表现了中国社会从左倾错误发展到极左思潮的社会历史进程。
古华的《芙蓉镇》以“芙蓉仙子”胡玉音的故事为主线,以20世纪60、70年代社会历史为背景,“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对极左思潮的历史危害作了深刻的反映,同时,这部小说浓郁的风俗情调给予当时的读者新鲜的体验,并对其他作家产生了影响。
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是反思小说的经典作品,它写的是农民的住房问题。李顺大本是船户,爹娘和弟弟被冻死在雪地里,李顺大兄妹因遇到一座破庙,躲过了风雪,幸免于难。从此落户陈家村的李顺大先住窝棚,后用卖身钱造了草屋,凭草屋娶了个讨饭姑娘,生了儿子,土改分到了田,虽然没有分到屋,但日子明显好过了。这时候的李顺大立了志愿,要用“吃三年薄粥,买一条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小说写的就是李顺大三起二落的造屋史。凭着卓绝的劳动,惊人的勤俭以及妹妹青春的代价,李顺大一家买回了三间青砖瓦屋的全部建筑材料,然而,一场大跃进使李顺大梦想落空,全部建筑材料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