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考试内容以外的问题进行探究时,往往容易受到教师冰冷的反应,甚至会大声呵斥。自此,学生会循规道矩,按照考试的内容进行反复复习,对考试之外的知识点却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出现在文科班的学生要求教师不必分析材料,直接念现成答案的怪现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在高考中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分数,但发展前景实在堪忧:因为他们的研究能力实在有限,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即使能勉强完成任务,混个学位,但也因缺乏创新而后劲不足。其实,学习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探究过程。新三维目标就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所获得的结论,不但能使学生记忆深刻,更重要的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有些教师则喜欢直接向学生灌输结论,认为学生掌握了结论就万事大吉。如果确实如此操作的话,一堂能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的课会变得死气沉沉,宛如一篇精彩的散文因为“过程”与“结论”的分离,而变得索然无味。由此观之,“学习”与“研究”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必须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以便使学生在完整地体验教学过程之后获得活生生的结论。这些结论一旦变成被激活的种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四是传统作业观是模仿性训练,难以体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按照五步教学法,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反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不缺少作业这个基本环节,但是对作业的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传统作业观漠视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设计的作业均是一系列模仿性训练,无助于学生分析并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学生做的练
3页
f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习基本上就是基础训练。学生向教师“交差”,教师“应付”领导。其实,这种粗放式经营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家长、教师都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陷于题海而痛苦不已,教师疲于应付作业的批改,堆积如山的资料给家长带来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
在问题的提出方面,都是由教材或教师提供,学生只能被动应付,没有任何主动权;在作业解答方面,它具有非开放性的特征,填空题、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答案都毫无例外地来自教材。譬如问答题,教师首先做好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采分点多少分都已设计好。对于学生而言,与标准答案吻合度越高,则分数越高;反之则分数愈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