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思考
余柏青教育新理念是人们对我国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也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落实和推广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出现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在传统课程向新课标课程转变过程中,部分教师不适应现行的新课标教材。传统课程以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为特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内容编排,构建有利于“教师教”的课程体系。它着眼于学科课程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其它学科缺乏沟通、渗透、合作,而且这些系统的科学知识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忽视实用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没有适应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扼杀,爱好被压制,创新能力也每况愈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以及欧洲的一流大学,普遍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再着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在21世纪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我国很好地借鉴欧美先进的理念,教育主管部门狠抓教材建设,编写出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学”的教材。目前基础课教材编写队伍可谓是群雄并起,教材质量较之于以前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教材编写均由出版社组稿,不同版本的教材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与课改所要求的教材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使用新课程标教材时,教师尽管褒贬不一,但还是在探索中艰难前进。教师在使用《科学》、《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教材时反响最大,甚至在沿海和内地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这些教材在沿海地区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在国家级试验区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推广。但是在内地出现了学生高兴(学习负担减轻)、家长忧愁(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不相衔接,对子女的前途担忧)、教师无奈(教师对综合教材不适应)的极为尴尬局面。有些在国家级实验区范围
1页
f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的学校,想方设法退出实验区,甚至出现整个实验区都希望退出新课程教改的现象。
诸如此类的问题出现,充分说明现代课程取代传统课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在传统课程向现代课程逐步过渡的过程中,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