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其次,旗帜鲜明地歌颂了梁山英雄的反抗精神和光辉业绩,生动地描写了农民义军从小到大、由分散而聚合的发展规律,展现出一副声
势壮阔的农民战争画卷,描绘出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死生相托,患难相扶”的理想世界。再次,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失败命运,梁山义军最终接受了招安,但招安带来的不是皆大欢喜的吉庆终场,而是东征西杀、死伤殆尽的悲剧结局,如实地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性,从客观上说明了农民义军投降是没有出路的。
《水浒传》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
一、《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在塑造人物方面,开始从《三国志演义》的特征化典型走向初步的个性化典型。
1、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作者往往设置类似的故事情节,以犯中求避、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3、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4、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划其性格。
二、《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完整而富有变化。
全书可以七十一回为界,分为两部分。七十一回之前,基本上是由互相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英雄传奇故事组成,仿佛是一个个梁山
好汉的列传或合传,主要人物依次出场,一环紧扣一环,宛如百川汇海,先分后合,可称为是连环式结构。
在各路英雄聚义梁山之后,主要是以群体性的战争板块为主,小说依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破大辽、捉田虎、平
王庆、讨方腊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宛如江流主干奔腾而下,直泻入海,可称为是单体式结构。
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同作品主题的表达高度适应的,前半部分主要突现官逼民反,后半部分主要表现忠奸斗争,同时所有的情节单元又都
由从逼上梁山到效力朝廷这条总的线索贯穿成整体。
三、《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
《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
话时,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