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开始注意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所摄取的材料相当复杂,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也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后来作者在编定成书时,又用
传统的忠义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成书后还经过不同思想倾向的文人的润色和删改,因此全书的思想内涵就显得非常的丰富复杂,其主题思想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形成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艺术整体。
一、《水浒传》是一曲“忠义”的悲歌。
首先,《水浒传》早期的本子都题为《忠义水浒传》,宋江做了梁山寨主以后,
“聚义厅”更名为“忠义堂”,梁山义军的起义纲领也被确定
为“替天行道”。而且《水浒传》通过大量揭露北宋末政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现象,证明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其次,最能体现忠义思想创作宗旨的是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只是“权居水泊,暂时避难”,最终目的是谋求招安,改
邪归正,为国尽忠竭力。招安后,率领义军攘外安内,临死还念念不忘“忠心不负朝廷”,可谓是大忠大义之士。
再次,全仗忠义的英雄却被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贯穿全书的忠奸斗争却以忠义一方的失败而告终。作者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
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二、《水浒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又是一部英雄的颂歌、是一部勇力和智慧的颂歌。
在水浒英雄身上,集中体现了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他们各有一身本领和满腔义气,勇于扶困济危,敢于除暴安良。他们皆具有
光明磊落、敢作敢为的人格精神,见义勇为、恩怨分明的道德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侠肝义肠,充分表现出市民阶层对社会公道、对社会正义的朴素向往。
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等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也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f三、《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小说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
首先,《水浒传》形象地展现了北宋末年奸佞当道、民怨沸腾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乱自上作”、“官逼民
反”,肯定了好汉们“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正义性。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