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听听那冷雨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过程与方法目标】
鉴赏文中的优美的语言品味其意境之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中蕴涵的深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体会“听听那冷雨”中“听冷雨”所蕴含的深深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教学难点】
品位语言,体悟意境。
◆课前准备◆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杜甫说“春雨贵如油”,那是暖雨的丝丝滋润,而有人却偏偏喜欢“冷雨”,他为何喜
f欢冷雨?他又从冷雨中体会到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听听他对冷雨的诉说,那种独特的冷雨的感受。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写下散文《听听那冷雨》,正如文章中所说,他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一生从事诗歌、散文、翻译和评论的创作,他自称为自己的“四维的写作空间”,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曾经说:母亲是大陆,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余光中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2、字词积累:(1)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三月5,6或7日。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2)料峭:形容微寒,多形容春寒。春寒料峭。(3)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