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整合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与几何”是重点,也是小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难点。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整合拓展了学习空间,原本静止的图形被插上信息技术这个想象的翅膀,于是变得鲜活起来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了求知欲,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图形与几何;整合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四大领域之一,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每学年每学期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形象思维占优势,理解力比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尤其是较复杂的形体,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图形与几何”历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难点。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就需要有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尤其是视觉和听觉,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使得本身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软件已经使许多过去“图形与几何”教学上难以解决甚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变得很容易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整合可以从多方面推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兴趣,学意盎然
有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