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口分校则达4∶1,其他独立学院也多在2∶1以上。
独立学院处于“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据预测,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将面临我国的一个人口高峰,即便2008年以后走过高峰,高教适龄人口基数仍然十分庞大。假设到2020年全国40%的适龄青年都能进大学,当年会有680万人入学。
高收费的独立学院招生火暴,财源滚滚,可这样的金娃娃是谁的?因为独立学院投资主体的社会性、办学主体的多元性,长期以来,关于独立学院的性质一直争论不休。
“它不姓‘公’,也不姓‘民’,它姓‘独’,是杂交品种,是公办高校的独立二级民办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大仁教授这样界定。
尽管带着“红帽子”,甚至连校门都“克隆”母校,身份不明的独立学院还是表现出了惊人的民办活力。
与“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的高校人事制度相比,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身轻如燕”。“1.5万多名学生,教职工仅600人,这样的规模,一般高校教职工至少2000人。”周大仁教授说。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的工作人员也深有同感,学校网站、校报、杂志,所有的活儿,一个人干。26个省的招生宣传,一个半人负责。而在一般高校,至少要8个人。
武大东湖分校副校长肖模银说,该校处室均只有一正一副,有的还不配办事员,而普通高校一个处室一正三副甚至四副。
独立学院从第一天起就没有“铁饭碗”,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已有4名老师因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满意而被解聘。
“在人事问题上,有些学校讨论几年的事,我这里几天就可以解决!”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一位领导说。
独立学院招生“黑洞”:“牌子”与“票子”在博弈
今年湖北,“黑色”高考没多久,7月~8月就传出了更“黑”的独立学院招生“黑洞”。
f部分高校独立学院仍然以本科名义,招收本科录取分数线下的外省考生;少数独立学院还以“专本连读”、“五年一贯制本科”、“学分制本科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突破计划招生,收高额的“赞助费”、“捐校费”。
还有的独立学院学校,通过中介层层转包招生,于是出现了带着空头录取通知书的欺诈行为让一些家长认为“交了钱就可以上大学”,或者“交了钱也上不了大学”。这些中介,大大增加了家长高学费外的成本。还有的独立学院没钱付给建筑商,索性把招生指标分给建筑商拿去卖高价。
独立学院还有一种“假独立”现象。这种学校要么没有出资方,要么出资方就是母校的二级公司,有的租校园,有的就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