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后,形成的是所谓的乱糟糟的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绘画的过程状态也会告诉我们,他不仅仅在用逻辑和观察思考,还在感觉和体会肢体的运动。如果用左右脑主管的功能来去了解,我们就知道,使用逻辑功能的左脑比较多,那么,视觉图形就形成快,其形状跟视觉的外在客观性关联相对多。而使用右脑多,视觉和客观联系的图形就会慢,而其形状,多跟内在的感受关联(肢体运动的感觉、直觉、视觉平衡、情感平衡等)。
f(星光国际蒙特梭利儿童之家4岁Ava《变形金刚》)
我在我孩子所在的儿童之家看孩子们画画,Ava,一位很温暖可爱的小女孩,虽然她已经可以画出一些具有人物的特征图形,但在这件作品中,我看着她从一个黄色的线条人开始,黄色的人物形态有了之后,接着用黑色的蜡笔一点点慢慢地、小心翼翼而又颇有节奏地敲打、侧扫蜡笔,长线条,短线条,轻扫与点按结合,三个拼装机器人的感觉形象跃然而出。画面中感觉不到有方块或者几何的组合,而她只是把握住了“变形”的感觉。其实,多数孩子在使用感觉绘画的时候,多是这样的表达语言,也出现的多是这样无法认出具体形象的图形。涂鸦的一般发展基本上3岁之前就是感受肢体动作,3岁半前后到4岁会跟视觉影像结合起来。感受肢体动作的涂鸦,纯粹为了实验自己身体的各种节奏和力量,敲打、涂抹、折断、抓握等动作都会体现在涂鸦行为上,看着自己的手臂,使劲用蜡笔压在纸张上向上推动、不断用蜡笔绕圈,加快速度或者放缓节奏,或者跳跃或者停顿。孩子画海浪,手与心都是海浪,自己的身体也是海浪,在自己想象把海浪移植到自己身上,幻化成海浪,手是笔,笔是延长的手,手臂加上延长的笔,就是一个个翻滚的浪,要么跑步、开车、打仗……多数都以动态的体验和变化为主要的表达重点。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涂鸦,基本是语言和身体动作我一直认为4岁之前的涂鸦是最为珍贵的,同步表达,这是一个自我与外界联合体验的过程。它的焦点几乎完全在自身体验上。
当孩子的涂鸦跟感官连接的时候,实验也是最主要的方式。而实验,主要的是没有预期,只期待变化。许多孩子,不喜欢画画,原因是他使用感官方式多于逻辑方式,因此被标准所累。在画客观形状的领域,他经常是被指责的,而在涂鸦实验方面,他们却是一等一的高手。在我的工作室,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折断蜡笔,撕掉包蜡笔的纸张,几只蜡笔一起画……甚至部分孩子根本就不画,我把纸放在面前,画着画着就变成了孩子的实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