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出来。(学生自主学习)2.交流反馈。学习《牧童》。(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f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学习《舟过安仁》(1)理解字词(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四、实践体会学以致用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默写《牧童》。(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f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检查交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二、品读体验随文得法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三、类比阅读领悟异同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