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十七章。道:规律。生:生产。食之者:坐食俸禄不干活的人。为:创造。疾:迅速。舒;舒缓。财:物资货财。恒:时常,长久。【译文】增殖财富有个大原则,就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就会使财富长久充足了。【赏析】这段看似论述蓄积财富的道理。实则以蓄积财富的普遍规律说明治国之理和修养个人仁德。在上者有仁德修养,能谨慎持守,不受私欲诱惑,推己及人,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而保有土地,拥有土地,人民又乐于耕作,不言而喻,财物必然富足。加之为君上者能知人善任,摒弃只会坐食俸禄、不会办事的鄙薄小人。这样,有贤德的人大公无私,能造福人民,创造财富迅速,用度节约,财富就会蓄积国库。当然,为了财富于道德廉耻而不顾,那便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来得容易,失得快。◆◆13经典文库开卷有益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七章。以财发身:把物资财货分施给人民,从而得到崇高的德誉。以身发财;不惜牺牲节操,以增加财富。【译文】仁德的人是靠财富来立身,不仁德的人是靠身心去发财。【赏析】论述了仁与不仁的人在道德和价值取向上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仍然属于治国之道与个人品德修养的问题。有仁德修养的人,把节操看得重于财富,死守善道。所以把财物分施给民众以为仁行善,自然会赢得民众的赞誉和敬慕。而缺乏仁德修养的人,认为财富重于一切,为了增加财富不择手段,有悖道德的事也无所顾及。所以说是以身发财。治国也如此理,国君仁德,人民信服,国家安定富裕。由此看出,德为本,财为末,不能本末倒置。◆◆14经典文库开卷有益《中庸》名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注释】选自《中庸》第一章。天命:上天所赋予的。命:令。率:循。率性之谓道: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道:规律。修:修明。教:教化。【译文】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赏析】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注释】选自《中庸》第六章。好问:不耻下问。迩言:浅近之言。隐:隐瞒,扬:宣扬。两端:即事情之理的正反两方面。用其中:在此之中,是指恰当的做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