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语感语感是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感觉,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结构。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淑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朱作仁教授说:“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文本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入境想象、朗读吟诵、揣摩比较等途径,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充分感知和领悟课文内容,促进他们对语言文字由表及里的消化吸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特点,紧扣课文重点内容,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1言语激励,入境想象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培养语感我们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让学生通过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要让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
f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如果教师本身无动于衷或无病呻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除了利用情态语言等“煽情”之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设置悬念等,让学生尽快地入情入境。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的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2图文结合,调动感官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比较抽象,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还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我考虑到诗句比较含蓄,学生难以理解,且会感到乏味,所以我特地制作了多煤体软件,用以辅助教学。在理解诗意时,我在屏幕上,展示软件图景:这是春光灿烂、景色浓丽的日子,在黄鹤楼之旁,站着一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