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转变英语教学观念走进新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而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动者和执行者,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改的成败。面对这场变革,我们英语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走进新课程。一、改变工作方式,提倡教学过程合作化以往的教学是一种个体活动过程,教师常常是个体作战者。但在新课程中,知识的综合性程度十分明显,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改变彼此孤立作战的现状,把个体的教学活动转变成集体行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科教师、同学、师生之间都必须互相配合、互相合作。不同学科之间也可进行听课、交流,并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到教学中。二、转变自身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传授为主,长期以来形成了“广种薄收”的状态。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授者转变为教育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组织者。也就是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交流学习。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参与正常的英语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营造和保持良好学习的兴趣,养成爱说、爱学、爱用英语的良好习惯。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资源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学将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过程,教师要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具有人文精神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其持久发展,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要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真实标准的语言环境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师的立业之本。新课标对英语教师的表达和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要强化自身听、说、读、写、思的英语语言能力。关于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标准,应遵循科学性、艺术性和个性三条。首先是科学性:即充分尊重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表达习惯和语音标准,以语言的规范化作为追求;其次是艺术性:即在教学流程中自觉创设审美氛围,凭借具有艺术品格的英语语言来激活学习主体的情感力量,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再次是个性:即每位英语教师作为其人格结构和精神特征而在教学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言语品质,提高教师个人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