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复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品味凝练贴切生动的语言,掌握诗词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法: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2讨论质疑点拔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相机诱导。3提供材料,堂上练习,掌握解答方式。三、教学重点:如何鉴赏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四、教学难点如何结合诗词的具体语境,准确分析,写出答案。五、教学时间。(课时自定)六、教学设想提供本专题复习,只是一个参考资料,以之为抛砖引玉,在复习过程中还要更多地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导语设计(一)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含蓄凝练隽永,这是中国诗歌宝库的珍贵财产,我们要传承祖国文化的精髓,解读、鉴赏唐诗宋词,走近唐诗、宋词人物,和他们一起期盼或惆怅,或激情四溢或扼腕叹息,我们与古人同悲愁同欢喜。感谢这些个性飞扬的文字,让我们吟诵着他们,珍惜着它们,和着青春的节拍,唱出强劲的人生欢歌。(二)欣赏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因此,古诗文鉴赏在近年中考逐渐得到重视。因为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的知识水平,也能检测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从近几年全国中考试卷分析可知,诗词赏析的分数逐渐加大,题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内容选点多为人文性、哲理性较强的名诗。同时,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拓展、迁移、联想、想象、探究等开放性试题,在古诗词(曲)的欣赏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掌握鉴赏诗词的解题能力,力争在中考取得好成绩。
一.关于诗词形象的鉴赏
1
f(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歌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蓄了作者的情感。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刻画了一位英姿焕发的英雄形象,有少年狂态,“牵”“擎”“卷”三个动词刻画出虎虎生威的情态。李清照的《望江南》刻画了一位思妇形象,“独倚”刻画出孤寂、怅惘的情态。从抒发的思想感情来看,《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望江南》流露了盼归不归的深思幽情。可见形象是作品中最基本的东西,是我们看到的、感到的。诗词形象与一般小说、剧本中的形象不同。小说、剧本中的形象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而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