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中的一个节点,在电网中,担负着电能传输、分配任务。变电站继电保护、监控自动化系统是保证上述任务完成的基础。在电网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电网各节点,如变电站、发电厂具体实施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确保:检测电网故障,尽快隔离故障部分;采集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对变电站运行进行监视和计量;采集一次设备状态数据,供维护一次设备参考;当地后备控制。
1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自90年代初到目前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上千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现场投运,充分发挥了作用,取得了用户的信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和认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已从早期的集中式结构,由1台或2台或3台微机完成全变电站的保护、监控任务,现已过渡到分布分散式系统结构,其可靠性、可扩性、可维护性大大提高。
现有的系统均采用分层的设计思想,具有一定的分布式特征和相应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保护和监控相互独立,故障互不影响。然而在这些系统中,微机保护、微机监控等设备之间大都通过RS422RS485通信口或现场总线相连接,通信规约迥异,仅有个别厂家采用IEC8705标准通信规约。由于缺乏统一标准,通信控制复杂,难以有效地实现各设备之间信息高速、可靠、准确地交换。系统可靠性和实时性差,他不仅影响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势发挥,而且不能满足电网发展对变电自动化系统所提出的要求。
2全面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变电站自动化发展趋势
早期由于技术的限制,变电站自动化的实施采用发展独立的、单项自动化装置来解决问题。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电力行业主要精力在集中利用计算机发展单项自动化装置或系统,如微机保护、微机远动装置等,为变电站自动化发展打下基础。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单单依靠发展单项自动化装置或系统,形成自动化孤岛,很难满足变电站自动化许多功能的要求,且还无法克服在扩大应用规模时确认所需投资的合理性所遇到的困难。这种按“功能定向”的方法,已造成综合化水平非
f常低,并带来若干反面影响,如功能重叠、数据的重复、灵活性很差、维修费用高等。
这就要求变电站自动化采用全面解决的方案,走系统集成之路,使得各种应用之间可共享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大限度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
随着计算机、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通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