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走出雾霾,中国需要多少年?
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04期
进入冬天之后,全国雾霾天数大幅上升,民众抱怨声一片,不少人拿出既往见诸于报端的地方官员关于治理雾霾的承诺,来指责地方政府不能兑现诺言。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不让空气污染跨入二十一世纪”“治不好污染提头来见”等豪言壮语不仅抹不去,而且还传播得更广。那么,治理好空气污染究竟还需要多少年呢?我们应当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去推算空气污染可能持续的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球制造业转移,从日本、四小龙至中国大陆之后,再往后看10~20年,估计很难大规模向外转移了。也就是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仍将维持一二十年,而这就意味着治理环境污染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空气质量一定很好,不仅因为第二产业比重没有一个超过30的,而且因为第二产业中低污染高端制造业占比很高。即便是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占比大部分只有30左右,加之经济体量本身不大,故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像中国这样突出。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GDP水平和增长速度都有很大相关性,低收入国家环境污染不严重是因为工业不发达,高收入国家则是因为居民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追求,高污染的产业早就转移了。中国作为高增长的中高等收入国家,低收入群体还在为奔小康而奋斗,尚顾不上环保问题,但中产阶层已经觉醒,开始注重环境污染对自身的伤害。但在经济仍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污染源至少会保持中速增长,这是空气污染问题挥之不去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把高增长作为目标和为实现该目标将采取哪些手段的认识和判断很重要,其实,稳增长是不应该作为最终目标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走向共同富裕,但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异化,即为了达到增速的结果会不惜代价,忘了目标是什么了。如今看来,举国上下已经对空气污染深恶痛绝,在这种背景下,防雾霾是否比稳增长更重要呢?既然现在提倡精准扶贫,要把钱用到刀刃上,那么,是否也可以提倡“绿色GDP”目标呢?不要为了实现GDP增速目标而大兴土木,让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上升,而是把重点放在改善社会福利上。如当前中国每公里高速公路对应的汽车保有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说明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相对过剩,不少项目投资超前,不如把这些财政支出用在社会福利的增加上,既可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