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与时俱进。小学低段数学四模块教学模式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特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教学模式流程。1、发现问题。创设互动探究的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2、互动和谐探究。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方向、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3、开放引导。强调学生的互动探究,并非意味着可抛开教师的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开放式的引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随着学生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在引入阶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阶段,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和校正思维的趋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建构阶段,设计有效练习,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在问题延伸阶段,引导学生反思和质疑,诱发学生创新思维。4、建构应用。将探索学习活动中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方式,并将所学运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力求引发出新的探究问题。二、操作方式策略。1、问题来源有问才能探。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情境的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多角度、多渠道引发出面临一种熟悉但又不能一下找出决策的探究问题,以促使学生去思索、去探究。(1)设计探究问题教师在研究教材中,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究新知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
f(2)鼓励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教师不简单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能提出问题,表明他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和分析。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能积极主动的探索。(3)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如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了它们?让学生思考,(在人民币的认识中)你会怎样和别人换钱?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探究的热情就会涨高。(4)在认知冲突中产生问题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5)将课本的结论改为问题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结论改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