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巧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数学兴趣【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进行课前三分钟数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无疑为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极大的机会。因此,巧用课前三分钟,可作为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关键词】课前三分钟兴趣改进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5901数学课课前三分钟要有鲜明的学科特色,老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三分钟,让学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活跃气氛,振奋精神,从而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巧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巧用课前三分钟,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其达到正确熟练的程度,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实现,恰好每节课前三分钟给口算训练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课前三分钟进行的口算训练的方法应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
f抗赛”、“接力赛”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的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只要坚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巧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学会“读课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数学教材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因此,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提供“读课本”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需要巧用课前三分钟,教给学生一些读数学的方法。如学会整体地读图,能够用简单而完整的话说出整幅图的大意;学会有序地观察,可以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读信息;学会把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分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