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f(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