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所以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所以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一般来说数学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成“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教学中,一开始上课我就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记得的一句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忘了,谁能说出下一句是什么?”有学生马上说“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学生说:“老师现在上数学,不是上语文课”。我马上反问:“谁规定数学课不能念诗,这诗
1
f可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关系呢!”学生马上议论起来,我将两句诗坚行排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样排列象什么?”有学生马上说“象对联”,从而引入“对称”这一概念,将春与冬交融,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对称美。二、学“问”和学“答”,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要解决问题也许只是学校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以“问题解决”为特征之一的数学课,对增强学生提问的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变课堂上的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推动实施新课程教育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提出新颖、有独创性的问题,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外角和定理”这一节教学中,我出了一道题: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压扁、拉长一些,那五个角总和是多少?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