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一览表
传统节日名称时间(农历)节日来历节日活动形式有关古诗句文化价值社会意义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腊月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除夕节三十“夕”意思是“夜晚”。故除晚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
守岁、痴呆词》:“除夕放烟花更阑人不睡,厌禳、吃团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圆饭
痴呆召人卖。”
(唐)范成大《卖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节
正月初一
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元宵节
正月十五
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