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女工千百辈,朝收暮放管声扬。
织布厂下房高竖大烟囱,递转机关大小同。亦有女工千百辈,职司分任各西东。
A.有利于缓和与会各国的矛盾,实现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
B.有利于实现会议的预期目标,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C.打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基本隔绝的局面D.促进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7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
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
①验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②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③提高了国防现代化的水平④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题的决议》指出“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
以上材料说明中国
A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正全面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面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古代雅典的梭伦曾在诗歌中写道“我完成了这些工作,用我的权力,将蛮力与正义相互调谐,我像我承诺的那
样坚持到底。”据此可知,梭伦的改革
A.坚持正义的原则,实现人人平等
B强调美德即知识,注重道德教化
C协调了各方利益,稳定城邦秩序
D铲除旧贵族势力,扩大民主基础
10.公元前451年,为应对平民斗争,罗马贵族和平民各5人组成编订法典委员会。委员们被派赴希腊考察法制,
同年归国,制定法律十表,由民众大会决议通过,次年又制定两表,作为前十表的补充,从而形成《十二铜表
法》。这反映出
①希腊法对罗马法的制定产生影响
②平民斗争使罗马走向法制的道路
③平民的权益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④罗马法律充分保障了自由和人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亚欧大陆各文明的跨文化交流已经存在了很多世纪。但是直到16世纪和17世纪初,各个民族不仅是亚欧
大陆上的各民族,还包括东西半球的各民族才开始了较为密集而持续的互动往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
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奴隶贸易
D.宗教改革
12在中世纪欧洲人们习惯用拉丁语写作。但14世纪以来,用本民族语言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如薄伽丘用意大利语
方言写作《十日谈》,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受到大家欢迎。这一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