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r
第二组如果仅仅构思好,理解力、想像力好,表现力差也成不了好小品。如果r
演员的表演动作体现和揭示不出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对视时相互感受不到到当年初恋的情感,如果没有微妙细致的真挚交流,没有相互看到对方,特别是姑娘看到小伙子那破旧的鞋摊,以及干裂的手时的感受,看到当年那张合影时情感的震颤,以及枝相见时的激情,小品照样不会成功,足见表现力对于演员、对于考场的考生何等重要。r
r
正因为这个小品有规定情境,有独特的人物关系,有历史境遇,有内在的矛盾冲突,有内在的心理冲突,,有微妙的交流,有细节、有动作,有情感瓜葛,有高潮。才造就了它的艺术表现力。r
r
考试中还常常发现一种倾向,考生构思得不错,但太理性、太概括,缺乏细致的动作与微妙的细节。也可以说缺乏演员的想象和微观的表现,这里我们仍以前一节提到的中戏的应试小品“过桥遇蛇”为例。第三个考生,当她发现蛇以后,两只脚突然“钉”在那里,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蛇,然后出于自卫的本能,警惕地、小心地、试探着往后移动脚步的那种紧张神色;当她在攀折树枝时,听到塞率的声响,发现蛇就在脚下,吐着蛇芯要向她进攻时,她一反女孩子的常态,不顾一切地抓住蛇的七寸时那种勇猛的态度;当她极力躲闪着手中正在挣扎扭动的蛇,然后大叫一声,把蛇摔在石头上,发了疯似的连蹦带跳地打蛇时的那种近似狂暴的举止;特别是当她确信蛇已被打烂、打死之后喘着粗气、瘫坐在地上、孩子似的委屈、失声痛哭时的情感等,这一系列真情实感的流露,都说明她看到了那条实际并不存在的、令人畏惧的毒蛇;感到了自己的生命在受着威胁的危险性;感受到了经过一场“生死搏斗”以后,那种无比后怕的心理状态。说明这个考生不仅具有较强的想像力,而且也具有较好的感受力。因而她的表演真实、可信,并有一定的感人之处。r
r
有一位学生在我强调演员的微观想象与体现的重要性时,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我明白了,我们不要演‘戏’(做戏的戏),而要演‘细’(细微的细)。”他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思索。r
r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