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
习题1
“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
分析上面这段话。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该观点混淆了绝对充裕和相对充裕的概念,即便是很小很穷的国家也能出口自己相对充裕的资源。
从比较优势理论来讲,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双方仍可从国际贸易中获利。根据该理论,贫穷的国家,也能找到相对充裕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国际比价,换取相对不充裕的资源而从中受益。
也可以从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最贫穷的国家也有相对充裕的要素资源,比如资本和劳动,总有一方比另一方更充裕。这样,贫穷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出口自己相对充裕的要素产品来换取相对不充裕的要素产品来获益。
如果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说,在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下,最贫穷的国家通过专门生产优势产品,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的平均成本,如果能形成外部规模经济,甚至能降低国内该行业的平均成本,并通过国际贸易换取自己相对不充裕的产品来获益。
综上,即便是贫穷的小国也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f习题2
1、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相同点:都能够解释即便是在绝对优势存在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还能发生的原因。都能
够解释两国如果想从贸易中获益,就必须专注于生产自己生产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的相对优势产品。
两种理论都建立在“投入增加,产出增加”的前提基础上。不同点: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从生产效率来解释,而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差异产品等角度来解释贸易双方会专业化生产自己更有优势的产品,不单单是生产效率方面,还包含历史因素、偶然因素等。规模经济说明,生产规模扩大会降低生产成本,而比较优势理论没有考虑规模(投入)扩大后,生产成本降低的状况。2、假定一家在国内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它销售10000个单位产品,并且在国外销售1000个单位产品。现在,该厂商将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售价定为400美元一件,在国外市场上卖350美元一件。如果该企业要增加1个单位产品的生产,它卖到哪个市场能够使它获利较多或“最大限度的利润”呢?(假定增加1个单位商品销售,该商品的卖价要降低1美分。)
应该买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