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案件侦查的难点
全文共计2885字
题。
1、办案经费紧缺,这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问
①在打击经济犯罪过程中,这个问题更显突出。经济案件
的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往往携带了大笔不义之财,多逃往外地(有的甚
至逃往境外、国外),犯罪所得转移隐匿地点多,公安机关在办案中
外出追逃、取证、查帐次数多,范围大,费用支出大;
②
公安部又明文强调办案干警不准同受害人同吃、同住、同办案,不准
索取办案经费等;
③对追缴的地产、设备等固定资产需鉴
定、评估,对有的帐目需要中介机构审计,而公安机关又无鉴定、评
估等专项经费来源,需要从有限的办案经费中垫付,公安机关有限的
通讯交通工具和办案经费,与侦办此类案件实际需要差距较大,特别
是一些大要案的查办更是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必然软化了对经济犯罪
的打击力度。
2、取证难:经济犯罪行为取证难主要表现在取证的时间、空间跨度大,涉及的单位和人员多,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如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为隐匿罪证,往往跨省市、跨区域虚开,甚至几十个、十几个省市的不法分子相互虚开,公安机关如要获取“有货虚开”亦或“无货虚开”、“善意取得”、“恶意取得”
1
f全文共计2885字
的证据,往往需要依据发票线索,查明最初销货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和抵扣联是否一致,是否有所提供货物的能力,货物的来源是否真实等关键问题,而这些跨省市、跨区域的调查取证,所需周期较长,查证难度大。特别是有些案件对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主观故意、危害后果、犯罪行为与后果的因果关系的侦查和证明就更难了。
3、发现难:经济犯罪的隐蔽性、预谋性及作案时间长的特点,使经济犯罪较普通刑事犯罪发现难。大多数经济案件不是发生在现在,只是事情败露在现在。作案的过程往往是一、两年或更长的时间,所以说经济犯罪引发的后果具有滞后性。案情只有发展到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来偿还以前投资者的本金时,犯罪结果才会骤然爆发,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其次经济犯罪多与内部腐败问题紧密相连,许多部门是先掩盖起来,尤其是金融案件,先不报,实在包不住了,才报案,这样时过境迁,犯罪证据查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4、法律适用难:当前法律、法规不完善,司法解释滞后,以致对部分案件性质的认定难以统一。有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甚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但法律无明文规定;有的法律规定过于抽象,表述概括性强,又无相关司法解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