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10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1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
f1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13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
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14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9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10灵活施教原则
3
f15简述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及其贯彻要求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6简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及其贯彻要求1含义: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
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