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511土地开发整理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并与相关部门的规划相协调。512土地开发整理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坡度大于15的山地、提供城镇居民饮用水源的河湖水面及其缓冲区等区域。513禁止毁坏森林、草原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侵占江河行洪区;涉及成片未利用土地开发时,应依法获得批准。52基础设施521对于重大和大型项目,从区外引水的灌溉水源有保障,且骨干工程已立项或修建;区内建设提、引、输水工程的地质条件可靠;对于中、小型项目,区内拟建工程的建设条件良好。522项目区周边洪水不对项目区构成威胁,区外已建防洪堤达到一定标准。
5
f523项目区有排涝、排渍要求时,应有排水承泄区和骨干排水设施。524项目区修建高等级硬化路面时,应能与区外已硬化的主干道路连接。525项目区修建输配电工程时,应有备选电源和富余容量。526项目区修建大型防护林工程时,区外防护林已成体系。53其他条件
除符合上述条件外,项目区还应符合下述条件:1)具有新增耕地潜力,显著提高耕地产出能力;2)气候、光热资源、土壤、水质等满足作物生长要求;3)土地权属明晰,没有土地权属纠纷,项目实施中涉及的工程占地能协商解决;4)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当地水环境条件,符合当地水资源利用规划,提出的节水措施能够被当地群众接受,提出的节水技术易于群众掌握。
6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61工程类型区611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分为两级,一级区以地貌、降雨量、水资源供给等地域特征为主;二级区以地形、土壤、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利用方式等类型特征为主。612工程类型区划分成果见表611,其分区图见附录1。其中:一级类型为三个,包括:吉东长白山地类型区、吉中浅丘平原类型区、吉西盐化平原类型区;二级类型区为六个,包括:山区农林结合水保工程模式、缓坡区旱耕保水保土工程模式、河流冲积区防水改土工程模式、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工程模式、盐化区引水洗盐综合治理工程模式、农牧结合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模式。62工程模式621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划分见表612。622同一工程类型区包含不同的工程模式,不同工程模式的差异性体现在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和工程组合方案的不同。623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包含了关键指标和工程技术措施,具体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参见第710章规定。624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见附表B。
6
f一级类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