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方式。3.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某市为了解决乘车难的问题,提出了“多家办公交,缓解乘车难”的对策。政策出台后,很多个体经营的中巴纷纷投入运营市场,使得乘车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在出现中巴热的同时,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随着车辆的猛增,使市区本来就非常拥挤的交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个体车主为追求高额利润,在营运过程中忽视交通安全,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由于车辆的增多,又给城市的管理工作增大了难度。
f由于服务质量差,中巴车主经常和乘客发生纠纷。车主之间为了争夺客源,也经常发生摩擦,甚至发展到流血冲突。这一系列问题摆到了市政府面前,市政府决定采取措施进行整顿和清理,规范运营市场。
问题请根据案例材料分析公共问题是如何认定的2.试述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2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2.D3.A4.A5.B.6.C7.B8.D9.Bl0.A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BCD2.ABCD3.ABCD4.BC5.ACD四i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所谓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
f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3分,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
式,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
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
4分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无为”,其实是政府的一种“有为”。
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3分2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3分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2分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3分4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