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状态,为后面的新授打下了基础。2、新授游戏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在课中,学生学习十几分钟后,注意力开始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维不再活跃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活泼的数学游戏,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剩下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从而驱散学生的紧张心理,不知不觉地学会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苏教版一年级“分类”为例来说,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这个知识点非常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3个游戏活动:游戏一,“互相帮助”,要求整理同桌的书包。让学生在整理同桌书包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要把书包里的文具分类放好,使其既好看,又方便;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动脑、动手分一分,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感知简单的分类就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游戏二,“扑克游戏”,要求把扑克(4张6和4张8)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可以按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数字分类,还可以按扑克上的图案分类。体验出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游戏三,“我能行”要求把床上的衣物(图片)进行分类。只要分类的标准清楚,并且按这一标准分成了两类或三类,教师都给予肯定。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把学到的分类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巩固。在这节课上,教师通过三个游戏活动,不仅完成了相关的学习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把新知的传授融入到趣味十足的数学游戏之中,强烈的求知欲会促使他们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轻松易学。3、课余游戏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深化。
f在课后,游戏也是学生课余学习的有效形式,课堂里学到的新知识,经过课余的游戏,能得到巩固和深化。在练习反馈时开展数学游戏,会把原本枯燥无趣的练习变得引人入胜。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老师没有给学生按部就班地布置作业,而是从容地对全班50多名学生一边出示写有2的卡片,一边说“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走。”学生走了一些。接着又出示卡片05,让学号是05的倍数的同学走,有几名学生站起来欲走,后来又坐下了。这是教师追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呢?让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理由。教师再出示卡片3、5,让学号是3或5的倍数的学生走。最后还剩下学号是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的学生。此时,教师不再出示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