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
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这一定义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正是其内在的良好心理特质使然,而个体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又发展并完善了己的心理特质。
二、心理健康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地有效率的生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③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⑤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乐波特(GWAllport)提出了六条标准:①力争自我的成长;②能客观地看待自己;③人生观的统一,④有与他人建立亲睦关系的能力;⑤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⑥具有同情心,对生活充满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
f曼(AHMaslwMittelema
列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
的估价;③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⑨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⑩有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研究者在心理健康标准问题上之所以存在分歧,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这是由于衡量人生理健康与否时所采用的身体各项形态、生理和功能指标那样具体而客观。就主观原因而言,对心理人健康标准的实际把握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研究者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上。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如下:
(一)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因而是心理健康的首标准。(二)情绪稳定乐观。
f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