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01101021601琼海市温泉中学何子玉博客2964字阅读453评论4本文收录在9205中学教师交流62831161602986何子玉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教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有了不少新的发现,新的创造.现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已全面实施.要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核心在课堂教学.教师转变了理念,掌握了教材,还要践行在课堂上,课堂是课程的载体,也是课程的表现方式.要借助于新课堂的构建,将课程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教师行为,进而形成为教师的教学品质和教学智慧.只有这样课堂改革才得以进一步深入.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已经四年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如何?通过随堂听课以及对部分老师和学生作了调查,以期了解现状,找出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1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认识目前新课程理念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大家能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改变了过去只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互动的现象;几乎没有老师上课只告诉结果后做大量练习的;老师由过去课堂只注重训练,转变为现在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能意识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老师都能注重情境的创设;老师不仅研究“教”什么,还能研究“学”什么,以及“怎样学”;这样就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课堂上还能注意到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改变了过去只注重课本,教死书、死教书的现象等等.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21“问题串”意识有待加强目前教师都已认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为情境而情境,情境与知识不相关或关系不大,从中提炼不出数学问题,有“去数学化”的倾向.其二是“问题”单一,形成不了“问题串”.正确做法是依据学生心理特点确定学习层次,将一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认真锤炼,以有限知识构建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课堂教师虽意
f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重要性.但往往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来,往往因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成绩,而匆忙走过场现象还比较多.《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恰当的做法是在呈现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