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元性、反复性。P200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布局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自然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P79
2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P90
3比较成本论:在资本、劳动力不能在国际间自由移动的前提下,各国或地区应该专门生产它们在生产成本上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这样通过贸易进行交换,都能节省劳动和成本,从而各有好处。P80
4土地的权属:即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土地制度最根本的内容,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和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徒弟的权属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土地的使用权及土地的其他权利。P148
5超前城市化:亦称“过度城市化”,即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速度,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
6地域分工理论:分工可以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基础,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拥有优势,不同国家将分别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其他产品。市场范围的扩大会促进分工并带来规模经济,从而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增进。
7城市经济结构:指组成城市经济系统的各要素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要素之间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8住宅存量:指形成住宅结构的物质实体或物质财产,表现为住宅单元的数量,由建筑材料(包括相应配套的建筑设备)、占有的土地和当初建造时投入的活劳动所组成。
9城市规模:以人口、土地、经济三个要素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P10,结合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10城市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而带来的城市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
f三、简答题
1城市化的表现:(P18)
(1)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2)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
(3)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5)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
(6)城市文化和价值观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农村地区不断得到扩散和推广。
城市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它反映为城市性状的改变、城市数量的
增加、城市质量的提高三大方面。
2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99)
(1)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