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因网络而孤独”,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为数不少,也获得了相当多的数据支持。克劳特在1998年做的研究可谓是“因网络而孤独”这个观点的先驱和最著名的研究。后来的一些研究延续了这样一种基本观点。例如,“取代假说”认为,我们对一种媒介的使用必然导致使用其他媒介的时间减少。因而,我们进行线上交流的时间增多,就会使得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加上线上交流是“肤浅”的、间接的、缺少对对方真实表情和情感的感知(在网上一般只能通过文字交流),因而线上的关系在质量上并不能让人满意。这种假设认为用线上交流来取代线下交流会使得人们更加抑郁和孤独。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使用网络越多,那么生活满意度越低,而孤独感越高。人们使用网络越多,那么面对面交流就越少,一起出去逛街和吃饭的时间也变少。这些研究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社交网络使我们更加孤独。
因孤独而上网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我们是因为感到孤独才过多地使用网络。这是最符合我们常识的观点,因为我们能体验到,当自己感觉需要外界刺激时,就不自觉地增加自己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比如无意识地想去“刷”朋友圈。
有学者提出一种“社交扩大假说”,指的是网上的社交能够通过提供更多交往的可能性而扩大人们的社交资源。这种假说预测人们在孤独的时候会渴望通过网络来寻找与人交流的机会,而社交网络平台无疑会帮助他们扩大自己的社交圈。那些性格外向的人不仅在线下朋友圈中如鱼得水,而且在线上也是非常活跃的。当然,每个人的社交圈大小是有限制的。比如,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朋友数量与某些脑结构大小有关。因此,如果外向者在线下发展的朋友圈或者社交活动强度尚未令其满意时,他会借助网络来继续扩大自己的社交关系网。
还有学者提出一种“社交补偿假说”。这种假说认为那些在线下生活中缺乏社交资源的人能通过社交网络来结识更多人,从而补偿自己在线下社交圈的不足。例如,网络上交流往往是非同步性的,因而,我们在发送消息之前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考虑我们所发送的消息是不是符合礼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节。甚至,人们会仔细思考自己说的内容是否有利于自己形象的建立。也就是说线上的交往给了人们一个从容地进行个人印象管理的机会。这种特点对线下社交困难的人来说是一种福音。比如,2014年9月发表在《网络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发现,人们在给领导或者其他比自己权力地位更高的人发邮件时,思考的时间更多。
最后,还有一种关注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